IPO項目普遍“難產”。只要股市彌漫著悲觀情緒,航運IPO(首次公開募股)就難以實施,美股數家正在醞釀IPO的航運公司,面對股市低迷,不得不暫緩IPO的進程。“想在這個時候在股票市場融資,還是算了!”位于奧斯陸的北極證券分析師司德福賽特說。“此時對于新上市公司并沒有需求,除非甘冒風險將價格壓得極低,我很懷疑哪家公司會做。”
而丹麥公司彼得.G旗下的Gener8于6月下旬在美國上市,發行價格竟比其17至19美元的目標區間低了4美元。“如果我是彼得.G,我將為成功上市感謝我的幸運星,”一位資深金融的人說,“對那些嘲笑每股13美元的人,可以告訴他們,要知道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航運公司上市了。我希望彼得拿一杯不錯的冷飲找個地方為自己偷偷慶祝一下吧!”
在此背景下,干散貨運輸的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對于如此依賴中國經濟的板塊,最近的疲軟已經表明,所謂的干散貨運輸已從長期的下滑中開始恢復是一種幻想。如果有此可能,時間也會被拉長到遠遠超過預想。這是否會令本來認為已經采取足夠償債措施的干散貨船東感受到風險?
“我不確定是否中國經濟的下滑導致干散貨運輸重陷困境” 司德福賽特說,“我們必須調低預期,但這并不是完全陷入嚴冬。” 資深股評家Chappell也不認為這是最差的市場狀況,指出“但是對于那些試圖在干散貨市場和股票中逆向操作的人,我認為這將使復蘇之路變得更長,此時參與這些股票為時尚早。干散貨運輸比任何其他運輸業更加依賴中國,產能過剩依然嚴重,至少幾年之內很難看出該行業回到持續盈利之時。”
相對于干散貨市場的低迷,油輪市場是近一段時間的明星。然而即便如此,油輪股票也難以用作成長資金。大部分原油船和清潔成品油船的船東今年大部分時間一直高于資產凈值運營,緣于租金的強力反彈,而這些費用過去幾周發生了大逆轉。首先日租金陷入周期性低迷,然后患上“中國綜合癥”。
只要持續這種情況,油輪船東將難以增發股票獲取船隊成長資金,低于資產凈值時出售股票而卻以資產凈值購買一堆沒有經濟效益的“鋼材”,這是難以令人接受的現實。
“在股票市場回歸正常發展且波動較少之前,我并不期望許多后續股權交易,假如有的話。” 投資銀行家弗里德曼說。Chappell補充說:“這取決于價格下降多少以及相對于資產凈值的估值。一些公司在今年早些時候高唱凱歌而現在資產凈值卻大打折扣,他們可能真的陷入困境了。但仍有一些公司運價較好,如果股票市場不大跌是可以為發展做一些有益之事的。”
一旦股票市場的恐慌氣氛消散,則航運股交易應該會回到自己的基本面,而不是被宏觀波動所左右,所以,油輪市場雖可能深陷嚴冬,但低油價有助于回暖。
Chappell指出,對油輪船東來說,今年第四季度和2016年第一季度將可能是一個收獲季節。現在油價下跌趨勢很明顯,航運回升可能更強。重新回到基本面進行股票交易應成為底限,也就是說,如果冬季如我們所料油輪市場轉強,我們認為大市回調將是買入良機。
防靜電纜繩對預防靜電火災爆炸事故,減少國家財產損失,具有重要的安全現實意義。更具國內外資料報道,近數十年來,在石油化工、飛機、船舶運輸中,由于靜電原因引發的災害事故頻繁,損失巨大。其中尤以油輪靜電災害更為嚴重。據英國石油集團安全委員會調查,在1948年-1958年的10年間,共發生81起油輪火災爆炸事故。又在1967年-1975年的8年間,世界上投入運營的300艘新型散貨——礦石——石油混裝船中,發生火災爆炸的就有18艘。后經調查研究和大量試驗表明,以上事故大多數是由靜電原因引起的。
油輪靜電火災事故具有多種原因,其使用的化纖纜繩即為一種叫極度易引發靜電災害的制品。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的《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務監督局頒發的《油輪安全管理》中強調指出:油輪中使用的尼龍纜繩是油輪靜電產生,積聚和靜電放電的危險體。另外由大連海上安全監督局、大連海洋運輸公司及交通部上海船舶運輸研究所等單位組織專家編寫的油輪運輸防火防放電,是引發爆燃性混合氣體著火的一個重要因素。綜上所述,在油輪使用的化纖纜繩,確系一種易于引發火災爆炸的危險物品。
另一位資深投資銀行家也看到希望,認為今年第四季和明年第一季油輪市場均會向好,特別是在油價位于每桶40美元左右,人們將會運輸更多的原油和清潔成品油。